近两天在看谭恩美的这本小说。突然奇想,上网查了一下。看到如下相关信息:
许多人都是从《The Joy Luck Club》(《喜福会》)知道了谭恩美,那是她的第一本书,也是给她带来声誉的书。好莱坞还把它拍成了电影。但,作为中国人去看这本书,对其中的母女文化冲突不会觉得有太多的感触。因为,那里面的生活离我太遥远了,其中对中国的描写其实是从一个美国人的观点来看的,也许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爱读的原因吧,他们更容易理解。《喜福会》中的很多情节源自谭恩美母亲和家人的生活。在《The Opposite of Fate 》中,她详细描述了她父母,她本人的生活经历,以及,她作为第二代移民的生活感触。 在读《喜福会》的时候是抽空读的,读得断断续续,故事安排也是断断续续,四个母亲和四个女儿的回忆穿插在一起。因此,感觉也是断断续续的。倒不如《The Opposite of Fate 》来的流畅,娓娓道来。她讲了她父母和他们的家庭,她的成才经历,她父亲和哥哥在一年之中因脑瘤去世,他的朋友被杀死。她解释她为什么写作,为什么在37岁出版了第一本书。不光有这些沉重的话题,还有一些她的生活中的故事,她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他们在Lake Tahoe的小屋居住时遭遇泥沙流逃命的故事,她的莱姆病的诊断过程。 英语是她的母语,谭恩美是在美国成长起来的,她的作品与其他在美国用英文写作的中国作家不同,因此她的作品易于让美国人接受。最近,严歌苓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英文小说,不说作品的好坏,但翻一翻,一眼便看出母语不是英文的吃力。谭恩美是英文专业毕业的,她的语言功力很深,用词讲究。单单从学习英语的角度讲,她的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。 作为一位少数族裔,谭恩美无疑是成功的作家。虽然在书中她也谈到了作为少数族裔的种种局限。但我想,她的成功其实是由于她作品的题材,作为出生成长在美国的华裔,她最大限度挖掘了她父母一辈的中国故事,把它用她的思唯方式包装起来,成为美国人可以理解的故事,填补了一个空白。林语堂的英文小说未必出色,但是,他以他的方式让外国人了解他表现的中国。谭恩美出生于一九五二年,她笔下的是解放前的中国。也许,中国的留学生的小说很多,但都是以中文写的,影响局限在中文世界。也许,在他们子女长大之后,作为第二代移民,他们之中会出现能够象谭恩美这样作家,去展示上一辈在中国和在美国的足迹。也许,这样有点悲观,但作为第一代移民的留学生们,在为生存挣扎,在文化冲突中,又有多少发挥的空间呢。这是他们的命运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